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行知讲坛第103期暨思政金师讲堂第九讲: 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协同推进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5-04-01作者:张珍珍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次数:10

为营造浓厚科研氛围,进一步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与科研水平,3月2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行知讲坛第103期暨思政金师讲堂第九讲在7号楼二楼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智慧中心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来自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吴太胜教授,作了题为“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协同推进的几个问题”的专题报告。来自各分院的100余名教师听取了本次讲座。


吴教授从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相关性问题切入,阐述思政课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价值观的引导者和学生思想的塑造者,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他指出,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存在科研意识薄弱、时间与精力有限、科研能力与方法欠缺、团队协作不强等问题。

接着,吴教授从科研工作的价值、实践、激励及特色等方面,对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进行了详细深入地分析。他指出,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教师开展科研来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成功开展科研能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这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在实践层面,课题申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培训等方式,把握好选题的新颖性、研究的可行性以及预期的成果等,以此来提高课题申报的成功率。在激励方面,吴教授建议营造马院团队良好的科研氛围,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集体智慧,提高科研效率,实现教学与研究的双赢。最后,吴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分享了核心期刊遴选标准和期刊评价指标演变等相关知识,为教师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及发表成功率提供了宝贵指导,并建议高职思政课教师深度开展特色科研,比如围绕思政课职业教育类型化与技术赋能教学,创建高职院校“党建+”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等,探索深具创新性与实际价值的科研独有路径,并久久为功。

吴太胜教授的讲座立足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实际,从六个层面详细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协同推进的几个问题,逻辑清晰,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激情饱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启发性,为广大教师今后开展教研和科研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