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清明节到来之际,3月21日,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师生党员前往大榭岛烈士陵园,开展“铁血丹心铸丰碑 擦亮历史启新程”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瞻仰英烈、聆听事迹、墓碑补漆描金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溯精神本源,聆听历史回响
中午12时,师生党员抵达庄严肃穆的大榭岛烈士陵园。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依次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与纪念碑,在烈士陵园里拾级而上,台阶上清晰镌刻着一个个时间点以及对应的战事:“1949年7月19日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作战方针”“1949年8月16日,一九O团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一级一级走上去,一幕幕战火纷飞、硝烟滚滚、英雄们冒着枪林弹雨的场景缓缓浮现在眼前。烈士们的事迹深深触动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们仿佛看到那些英勇无畏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为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付出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践初心使命,守护精神丰碑
在纪念碑广场前,师生党员分为6组,手持专业工具,以匠人般的专注对58座烈士墓碑展开补漆描金,用小号狼毫笔蘸取赭红色矿物颜料,使“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题字焕发新生。“每一笔描红都是对历史的致敬,每一次修补都是对精神的传承。”辅导员刘思宇在活动现场强调。活动中,师生们还自发清理陵园周边环境,将散落的落叶杂物逐一归类,以整洁的环境告慰先烈英灵。
铸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完成描红补漆任务后,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孙笑文结合烈士事迹,以“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主题,分享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弘扬革命先烈的非凡品格和伟大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青春的活力。“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是对自身使命的提醒。作为学生党员,我会将烈士精神融入血脉,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学生党员石勇说。
大榭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朱战波表示:“此次高校师生党员的参与,让红色记忆的传承有了更具象的表达。学生们在补漆描金中了解英雄故事,感悟英烈精神,这种沉浸式教育模式既是对革命先辈的致敬,也为青年树立了生动的榜样”。未来,双方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一直以来,分院学生党支部持续深化党员教育模式创新,联合北仑区烈士纪念馆、张人亚党章学堂等红色教育基地构建沉浸式思政课堂,着力打造行走的党课品牌项目,让学生在红色地标中绘制精神地图,在互动体验中解码信仰密码,于时空对话中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宁职学子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