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KY.COM开元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新地标”---换新重启的“树人”中心正式落成启用。
“树人”中心启动仪式。
在启用仪式上,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飞称其“是宁波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里程碑,是回应教育根本问题的创新实践,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该校党委书记张慧波在致辞中表示:“中心承载着学校‘融港链天下、荟智育匠才’的发展愿景,是学校打造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服务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
据悉,“树人”中心的核心任务是“服务学生发展”,根据功能区分,共设八大模块,集党建引领、思想浸润、文化交融、实践体验、社团活动及国际交流为一体,突出“树德·铸魂·增智·赋能·尚美·健体·力行·担当”育人功能。
“树人”中心。
校党委副书记马苗金在仪式上介绍了中心的战略定位与实践路径:“红匠之家”以VR展馆重现党史峥嵘,让党性教育可触可感;“米娜工作室”以语言为桥、文化为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源”学堂将“思源”文化融入课程,培育感恩诚信、自强不息的工匠精神;宁波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主题馆,借助语言文化交流中心,拓宽国际视野,服务职教出海;科技创新中心以竞赛为牵引,激发创新潜能,锻造行业栋梁;非遗社科基地让浙东竹根雕、越窑青瓷“活起来”,厚植文化自信;网络育人中心以融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提升数字素养;校园文化长廊铭刻“创新创业创优”精神,赓续宁职奋进史。八大模块协同发力,形成“思政+专业+文化”的育人生态链,共同指向“红专并进、明德尚行”新时代红色工匠的培养目标。
活动现场,两大校地合作共建基地:北仑区教育局与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的北仑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基地、北仑区传媒中心与该校党委宣传部共建的国际传播基地正式揭牌。全新的“树人”中心智慧管理系统也“惊喜亮相”,全校师生可通过该系统实现线上预约功能,还能一键查询场馆使用情况,大大提高了场地利用效率。
虽然“树人”中心刚刚建成运行,但它的使命却从未间断。
“红匠之家”坚持党建联建,强化“政校行企”合作,创新育人模式,形成校内外良性联动的人才培养生态链。同步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构建了具有宁职特质的“大党建+大思政+大教学”育人体系,把“红色工匠”培育目标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的输出质效。
面向幼儿童开展《乐享非遗》《职业体验教育》等公益科普课堂。
“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在民族团结进步和思政教育杰出代表米娜·瓦尔艾力的带领下,创新开展了针对少数民族群体的“五观”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帮助4800余名少数民族技能型人才充实到各条战线,其中20余名主动申请到脱贫攻坚第一线、1400余名去到边疆民族地区,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力军”;组建“幸福石榴籽”政策宣讲队,连续10年组织460余名各族学生骨干赴全国5个自治州、7个地区、49个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辐射人数超80000余人次;组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团等公益服务团队,创新“双语双向”翻转式教学模式,编写生产专用语、商务常用语等不同课程体系,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指导40余期,服务少数民族群众3万余人次,助力近1000名民族地区群众在东部沿海城市稳定就业。
“非遗社科基地”以弘扬浙东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为主题,组建了一支由大学生非遗爱好者为核心的非遗文化科普团,围绕“新碶民间剪纸”“象山竹根雕”等非遗项目,在传承与创新中打磨出一套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文化课程。
如:“非遗共传承·家风永流传”中国茶文化与茶道礼仪等。团队成员走进街道、社区、企业,面向区域内小、幼儿童开展《乐享非遗》《职业体验教育》等公益科普课堂,团队平均每年对外开设科普公益“微课堂”30期,服务约1000人次。科普项目连续四年立项宁波市重点科普活动,科普团队获得全国、省、市级社会实践表彰10余项,自主培养的科普讲解员获评全国金牌科技辅导员、浙江省“金蓝领”、宁波市“首席工人”。
通讯员 林浡夏 竺笑爽 记者 竺佳
新闻链接:
https://tidenews.com.cn/video_detail.html?id=3058382
《潮新闻》:2025年2月28日